江苏省卒中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于2024年5月25日上午在南京苏宁索菲特银河大酒店盛大召开,徐运会长主持了开幕式。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冯少东副主席出席并致辞,对学会在脑血管防治和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北京协和医院的崔丽英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前任主委,也在会上发表了致辞,并赞扬了江苏地区的学术氛围。
学术年会聚集了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
崔丽英教授深入分析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诊治现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她强调了对ALS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并对临床试验中的新疗法进行了展望。
曾进胜教授介绍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卒中模型研究中的应用,为临床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详细阐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模拟人类卒中病理生理过程方面的独特优势。
杨清武教授分享了神经免疫炎症在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他强调了神经免疫炎症在卒中后脑损伤中的关键角色,并探讨了针对这一途径的治疗策略。杨教授MARVEL研究是一项关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治疗的重要研究,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致死致残性疾病,及时的再灌注治疗是救治的关键。然而,即使血管再通,许多患者仍然无法获得良好的预后,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效再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探索了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最终入组了1680例患者,其中甲强龙组839例,安慰剂组841例。结果显示甲强龙组在90天死亡率、90天mRS0-4分(良好预后的比例)以及48小时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徐运会长从缺血性卒中的关键事件出发,探讨了脑细胞保护剂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详细讨论了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并提出了脑细胞保护剂研究的新方向。
赵性泉教授总结了近年来脑出血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他详细介绍了脑出血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分析。
刘春风教授探讨了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睡眠来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他强调了良好睡眠对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睡眠障碍的策略。
施海彬教授分析了脑卒中急救流程中的关键堵点,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他强调了优化急救流程对提高卒中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性。
刘新峰教授分享了脑血管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他详细介绍了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这些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临床实践。
赵辉教授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领域的划时代突破。他详细阐述了AD治疗的新策略和新药物,并对AD治疗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江苏省卒中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的第一天上午已经圆满结束,但精彩并未止步。接下来的两天内,会议将继续进行,更多专委会的专题讲座将陆续展开,为与会者带来丰富的学术盛宴。
在接下来的会议日程中,神经病学诊治会场将继续由李敬伟主任深入讲解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以及杨丹主任讲解探讨脑白质损伤相关认知障碍的动态网络重构模式及潜在机制。这些议题对于提升临床医生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的讲座同样值得期待。朱武生教授将介绍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影像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陈茂刚主任将分享他在AIS急性再通治疗后处理严重并发症的经验与心得,而郝永刚主任则将就双侧颈动脉支架植入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深入讲解。这些内容将为神经介入领域的医生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指导。
此外,脑血管病结构与功能异常专业委员会以及脑血管病现代诊治专业委员会也将举办精彩讲座。这些讲座将涵盖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为与会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学术交流机会。
随着会议的深入进行,我们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共同推动脑血管病学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我们相信能够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为医学界带来新的启示和进步。
江苏省卒中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学习的平台,更为推动江苏乃至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共同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