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桥接取栓治疗

时间:2024-03-21阅读量:1 次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桥接取栓治疗(Bridging Endovascular Therapy, BET)是一种结合了静脉溶栓(IVT)和血管内机械取栓(EVT)的治疗方法。这种策略旨在通过静脉给予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来开始初步的血管再通,随后尽快进行机械取栓以物理移除血管内的血栓,从而恢复脑部血流。

桥接取栓治疗的优势:
1. 时间效益:静脉溶栓可以在卒中发生后立即开始,而不需要等待患者到达能够进行机械取栓的医院。
2. 血管再通:静脉溶栓可能帮助部分溶解血栓,为后续的机械取栓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 治疗效果:桥接治疗可能提高最终的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研究进展:
近年来,多项研究探讨了桥接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如,MR CLEAN-NO IV研究和其他几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桥接取栓与直接机械取栓进行了比较。这些研究的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争议与考量:
尽管桥接取栓治疗在理论上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争议。一方面,静脉溶栓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在时间窗较宽的情况下。另一方面,静脉溶栓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且可能导致血栓移位,增加后续取栓的难度。因此,是否采用桥接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资源进行个体化决策。

未来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桥接取栓治疗的最佳实践,包括最佳的治疗时间窗、患者选择标准以及与直接机械取栓相比的成本效益分析。此外,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发,治疗策略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