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从三甲摘牌到医者担刑:微创“零风险”幻象下,医患沟通缺位的致命代价

时间:2025-09-26作者:院长来源:江苏阅读量:1 次

未亲历医患纠纷或切身相关案例时,多数人对沟通的重要性往往缺乏深刻体感。而当前医患沟通中最突出的问题,恰恰是将告知异化为走过场”——多少手术的术前谈话,常由下级医生甚至年轻医师代为完成,仅流于签完字即可的形式?可一旦医患纠纷爆发,付出的代价往往惨痛到无法挽回。

有人认为微创手术风险低,但微创真的等于零风险吗?术前若未将风险讲透、沟通到位,悲剧便可能随时发生。近期广东一例妇科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死亡,最终被判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涉事医院面临三甲资质被撤销,当事人需承担刑事责任,这是医疗行业中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无独有偶,今年3月汕头一例年轻女性输卵管微创再通术,因术中并发症出现缺氧导致患者脑死亡,事件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也再次撕开微创=安全的认知假象。


即便对临床中熟练到习以为常的手术,也没有任何一例能真正脱离风险。而我院近年的教训,更该让所有人警醒:神经内科的取栓手术,明明属于微创范畴,却在病情告知时轻描淡写,甚至拍着胸脯向患者承诺小手术没问题;耳鼻喉科此前一台被视作常规的小手术,术后出现患者及家属完全无法接受的意外后果;消化科的胃肠镜检查,因术前未充分评估、未深入沟通,患者服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未及时调整,导致息肉切除后出血,二次处理时又引发穿孔——一台常规内镜检查,最终演变成危及患者安全的医疗意外,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这些案例绝非个例,背后藏着的,是把流程当责任的敷衍,是用熟练掩风险的侥幸。患者眼中,微创”“小手术是对医者的信任托付;可在部分诊疗环节中,却成了快速签字的借口。年轻医生代沟通、风险只说一半,看似节省了时间,实则为医患纠纷埋下了定时炸弹。


我们都是一线深耕多年的医者,比谁都清楚:医疗领域从没有零风险的手术,只有不到位的沟通。一句轻飘飘的医患沟通不到位,背后是患者失去生命、医院声誉受损、医者承担刑责的三重悲剧。这份代价,我们再也承受不起。

来源:转载仅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微信号,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