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Day1-精彩直播进行中】OCIN LIVE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项目-动脉瘤专题,3月17-19日,欢迎观看

时间:2025-03-17作者:神介资讯来源:上海阅读量:1 次
·
KV_.png


cacf1755-a646-431f-9de0-8f1e935b2ad3.png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直播界面

直播结束后可通过同链接观看录播


神经介入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一门不断发展、迭代迅速的临床学科。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神经介入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而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全国仍然存在这都规范性、严谨性、同质化水平的不足。为促进中国神经介入学科发展,推动规范化诊疗技术普及,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牵头的《OCIN LIVE 规范化手术示教栏目(动脉瘤专题)》将于2025年3月17日-19日通过线上直播举行!


汇聚10家中国顶级介入中心

全程展示21台手术

从通路到术后完整呈现

致力推动全国神经介入技术共同发展

敬请期待!


手术演示日程
OCIN LIVE

海报1.png


手术中心简介
OCIN LIVE


_

江苏省人民医院

路华教授团队

江苏省人民医院.jpg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54年,是国内最早的神经外科专科之一、江苏省内首个神经外科。历经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科现已成为江苏省内综合实力最强、亚专科最齐全的神经外科临床诊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江苏省十二五兴卫工程、十三五强卫工程、十四五省科教能力提升工程医学重点学科;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科联盟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单位、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理事单位、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颅底外科联盟核心单位。学科是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内首批获认证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


学科开放床位154张(含独立运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床位19张)。年均门急诊量3万余人次,年手术量4000余台,手术质量、手术难度均居于全省前列,四级手术率近80%;设有江苏省人民医院脑胶质瘤综合诊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意识障碍单元、江苏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学科亚专业配置齐全、技术领先,以神经肿瘤、颅脑损伤与神经重症、脑血管病、颅底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等亚专科治疗组为机能单位开展临床工作。各亚专科设施配备完善、技术梯队合理,在国内、省内同行业团队中均获得较高认可。其中脑血管病团队由路华教授领衔,年神经介入量1000余台。在国内率先采用腺苷诱导心脏停搏/快速室性心率起搏技术辅助经静脉入路栓塞AVM,大幅提高了复杂AVM治愈性栓塞概率。在省内率先采用经静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乙状窦憩室治疗搏动性耳鸣,患者术后即刻耳鸣消失,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在省内率先建立神经介入治疗加速康复外科体系,大大提高了神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舒适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等。


神经外科目前在编人员153人(医疗45人,专职科研技术3人,护理105人),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1人。团队中包括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特聘教授、特聘医学专家、“双创团队(领军)”各1人次、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3人次及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人次、省医学重点人才7人次、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6人次。学科成员先后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等学术职务。等学术职务,享有良好的执业口碑和学术地位。


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STEM)年度排名全国第16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逾7000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级成果奖励7项,2020年以来学科发表SCI论著76篇,其中20分以上1篇(38.272),10分以上14篇,5分以上28篇。学科牵头成立江苏省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脑胶质瘤研究所、牵头建设江苏省脑胶质瘤基因诊断与精准治疗工程研究中心,团队PI获评“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2名、“江苏特聘教授”1名。设有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固定运行半年期神经外科解剖培训班,受到省内外学员好评。主办有金陵神经肿瘤国际论坛、金陵脑血管病多学科高峰论坛、金陵神经脊柱脊髓外科论坛、苏皖显微脑血管病外科论坛等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匹兹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著名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_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史怀璋教授团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ng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由学科带头人史怀璋教授牵头领衔,是国家卫健委首批神经介入与培训基地、黑龙江省神经介入质量控制中心。


史怀璋教授现任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等二十余项学术任职。团队拥有医生人员15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4名。团队年均完成全脑血管造影3000余例,介入治疗3000例,开刀手术1000例。团队具备能同时做介入及开刀的脑血管病的复合人才,能够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_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潘剑威教授团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目前拥有三个院区共5个临床病区,核定床位219张。下设脑卒中中心、伽玛刀中心、癫痫中心和多个亚专科诊治中心。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50余名,其中教授1名,主任医师11名,副主任医师13名。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98%,海外学成归国人员超过40%。科室年门诊量超38000人次,年收住患者6000余例,年手术患者超5000例。浙大一院神经外科开展多项国内领先的神经外科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自科室成立以来,主持10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及厅局级课题,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20余项、86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项目子课题6项、省部、厅局级及浙江大学横向课题70余项。获得中华医学及浙江省科学技术奖9项,获专利3项。发表相关SCI论文12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5项。主编专著《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图谱》1部,主译《神经外科学(第四版)》、参编《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神经与精神疾病》、《全国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神经内科学(第2版)》、《中国医学教育题库》、《神经病学》(第2版、第8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及辅导用书(第1版)》等专著及教科书10余部。科室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斯坦福大学、UCLA、密歇根大学、德国基尔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多家国外著名的神经内外科中心建立长期良好的学者互访与科研合作关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介入团队,开展神经介入工作已近 20年,年介入治疗手术量1200台,脑血管造影手术量近4000台,业务量及业务水平属于全国一流,全省领先,在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常见及罕见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拥有完善的医疗诊治体系及多学科治疗团队,并积极参与全国专家共识、专业诊疗指南的编撰推动本专业的临床发展。



_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许璟教授团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pn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介入团队由张建民教授组建,目前由许璟教授牵头。团队共有正高4人,副高4人。2024年脑血管治疗病例约1700例,其中动脉瘤介入治疗1037例。省内率先使用血流导向装置和WEB治疗颅内动脉瘤,率先开展颅内动脉溶栓取栓治疗。


现为浙江省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溶栓取栓质控中心,浙江省卒中学会会长单位,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和神经介入专委会会长单位。


团队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1项,发表SCI论文87篇,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及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_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张庆荣教授团队

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重症进修与培训基地、全国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南京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为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科室现有医师57人,在鼓楼医院本部、江北、南部三个院区共展开床位259张,年手术量近7000台。


神经介入团队是神经外科重要亚专业,2022年与神经内科合作,获批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目前展开床位35张,技术先进全面。介入团队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生2人,主治医师3人。开展各种类型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和脑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富肿瘤血管术前栓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以及复杂脑血管疾病的复合手术治疗等,特别时在前颅底和枕骨大孔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复杂颅内动脉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年手术量超1000台,脑血管造影量近2000台。


团队重视对基层医院介入医师的培养,近10余年来,团队已培训专职神经介入进修医生超百名,并注重对进修医生的长期培训,为他们搭建了线上学习平台,即每周三鼓楼医院神介直播间。同时,团队年举办一次鼓楼脑血管病介入峰会、多次举办各类线下学习班和培训班,多次举办多中心手术直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促进了神经外科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融合,推动了神经外科疾病诊治迈入新台阶。



_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李天晓教授团队

河南省人民医院.png

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于2004年10月经院党委研究正式成立,是河南省首家独立介入治疗专业科室。2006年初,成为由卫生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批准的全国仅有的六家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之一。2012年代表医院独立承担国家十二五医改专项--“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和防控项目”。2013年被国家卫计委批准成为首批“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同年被卫计委脑防办批准成为省内唯一的“神经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科室自创建以来,在主任李天晓教授的带领下,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标准,在广泛开展血管内及非血管性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各项新业务、新技术,开展了大量高、新、难的手术项目,填补了河南省介入治疗领域的多项空白,将我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提高到国内一流水平,多项技术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地位。


本团队在河南省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神经介入工作。其中,急诊取栓、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形、非急性闭塞开通、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脑血管复合手术神经外科、烟雾病搭桥等多项技术填补了河南空白、居国内领先。中心尚先后获批为国家卫健委首批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培训基地、五星高级卒中中心、脑卒中动脉取栓技术培训基地。


该团队是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副主席单位,是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本中心设备精良,拥有一系列中国脑血管病里程碑式的诊疗设备。2017年,启用中国首台移动卒中单元,开创了中国院前静脉溶栓。2019年,装备了亚太首个“一站式多模态影像卒中救治平台”,该平台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CT、3.0T磁共振和双平板DSA无缝连接装载于一体,是目前缩短院内卒中救治时间的终极利器。作为河南省的中国神经介入区域培训和质控示范中心,仅院本部就拥有11台DSA(含1台一站式、8台DSA和2台复合手术室),可随时为多位脑血管病患者开展现代化的影像评估、神经介入治疗。


科研方面,是河南省脑血管病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神经介入研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脑血管介入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在地,与UCLA卒中中心、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霍普金斯、梅奥医学中心等诸多国际著名医学中心有长期良好合作交流。中心牵头了15个神经介入器械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在诸多神经介入领域开展了基础和临床研究。


本中心牵头主编了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委员会的首部取栓培训教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再通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心每年组织诸多业内会议,其中,每年一届“中原脑血管病大会”(少林脑血管病大会)已成为业内公认的品牌会议,这些会议均助力了神经介入技术的在我国推广。



_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段传志教授团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jpg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是我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血管病领域唯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脑血管病诊疗技术与器械),是全国最早开展神经介入技术的单位之一。本中心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单位;是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首批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脑血管病诊疗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中心率先在全国开展颅内动脉瘤密网支架植入术、覆膜支架,脑(脊髓)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静脉入路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等领先技术;年均出院人次高达17732人次,年脑脊髓血管病手术超4000台,涵盖了脑血管病的各个病种,主要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是全国最大的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诊疗中心之一。中心吸引了大量全国各地患者前来就医,出院患者中外地患者占比高达83%,广泛覆盖华南、西南、东北、华北、东南等地区。作为广州市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颅内动脉瘤),以及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脑血管病诊疗中心,本中心在脑血管病的诊疗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全国领先的临床诊疗技术:①危重型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技术(显微外科手术、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等);②巨大、梭形、夹层等复杂疑难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③功能区、高流量、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技术;④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显微外科切除技术;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静脉窦血栓、严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脑动脉闭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⑥各类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心脑血管多病共患、心-肾-代谢性脑血管病等疑难复杂脑血管病的多学科诊疗。


创建高层次学术平台引领我国神经介入学科发展,促进华南各地区介入水平的均衡化和规范化。2017年,第一完成人牵头创建了首届广东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并担任首届主委,2022年换届后第三完成人担任第二届主委;2018年,创建珠江脑血管病专科联盟,68家参与单位全面覆盖粤东、西、北等地区基层医院;2021年,第一完成人牵头成立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基层医院神经介入医师专业组;2022年,第一完成人牵头组建广东医学会神经介入学分会并任首届主委;2024年,获批“广州市重大疑难罕见疾病诊疗中心”,是脑血管领域唯一疑难重大疾病诊疗中心(颅内动脉瘤),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国内领衔的脑血管病诊疗中心。通过创建这些高层次专业平台,持续引领了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脑血管介入学科的发展和专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壮大;通过每年定期学术年会、技术培训班及神经介入沙龙等形式,有力推广普及了神经介入诊疗新技术、加强神经介入医师交流合作,为促进广东省乃至我国各地区神经介入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每年举办专科联盟论坛、技术培训、远程会诊、义诊、建设医联体单位等活动,持续促进各地区介入水平的均衡化和规范化,有效提高了地区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科研平台建设:(1)脑血管病诊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由于我国脑血管病、材料学、影像学等发展的历史原因,我国介入器械90%以上需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问题,潜在巨大医疗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重大医工领域难题,本项目组于2013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创建了脑血管病诊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栓塞材料及新器械的创新研究及临床转化,经10余年攻关,完成了从“模仿的国产化”到“自主创新研发”的升级。通过创新性应用自膨胀聚四氟乙烯膜与镍钴合金支架间的熔合技术,研发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非球扩的局部覆膜支架(专利号:ZL201820203953.1),解决了传统球扩覆膜支架难以通过弯曲度大的血管的难题,有效避免了球扩支架贴壁不好导致瘤壁内漏问题;本项产品的应用获选“首届广东省优秀医药成果”。主持或参与了心凯诺、通桥、久事神康等8件新型国产血流导向装置及国产创微弹簧圈系统的研发及临床转化应用(其中3件为主PI单位);参与研发了国内首款颅内中间导管(普微森颅内中间导管)、新款国产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微导管、新款国产颅内球囊导管等系列新型介入通路产品,突破导丝成形、导管涂层、支架编织等关键技术,实现通路及治疗类器械产业化,产品累计销售额超亿元。参与编写《中国颅内动脉瘤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减少对国外介入耗材的进口依赖,实现介入器械等核心医疗设备的自主可控,部分解决了我国神经介入重要医疗材料、器械“卡脖子”问题,带动我国脑血管医疗行业技术进步与普及。(2)广东省神经外科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广州市重大疑难罕见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团队领衔建设广东省神经外科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 (2007 年省教育厅批准建设) 两个重要科研平台,依托《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围绕神经科学、脑科学搭建了从临床需求、基础研究到产品转化的一系列技术平台。在平台支撑下,发表了GutNeurologyStrokeRedox  BiologyStroke and Vascular Disease等高质量期刊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十三五课题、国自然面上/青年基金、国家卫健委能教中心课题等颅内动脉相关研究基金项目50余项,总经费超5000万元。


主编/主译神经介入专著3部,支持或参与指南或专家共识10部,降低介入技术门槛,推动介入技术规范化推广应用。主编、参编8部颅内动脉瘤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主编我国第一部颅内动脉瘤介入专著等3部脑血管介入专著,极大推动了我国脑血管介入水平规范及标准化发展。


学术会议及培训班200余场次,培养1000名以上神经介入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神经介入学科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每年定期举办国家级和省级学术会议、培训班、多中心手术联播等20场以上,成为珠江脑血管品牌效应。为国家卫健委首批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每两周全国手术带教直播及课程培训;持续20年,每年四次举办春夏秋冬四季沙龙;举办“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模拟培训班”共计17期共151名学员,累计共培养各地神经介入进修超过1000名培养了广东省80%以上的神经介入专科人才,在华南地区广泛推动海南、广西、湖南及粤东、西、北等广东省各地区各级医院创建神经介入专科队伍,誉为华南地区脑血管介入“黄埔军校”,为我国各级医院输送大量神经介入专科人才。



_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向欣教授团队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png

1951年孙世镛教授在贵州首次完成开颅手术。1956年于世英教授组建神经外科床位仅12张,1961年床位增加至20张。“文革”期间在风雨中前行,以刘子江、吴若秋教授为代表的前辈在全国较早开展脑血管造影术,为卫生部培养了相关专业人才,成为介入技术发源地。“脑血管搭桥”获1978年贵州省科学大会奖,为神经外科奠定良好基础,1987年床位扩至36张。1993年在万登济主任带领下临床工作再创新高。1998年在刘健副院长领导下神经外科成为省内唯一硕士授予点,2004年扩大至三个病区,总床位数108张。2010年成为贵州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5年杨华教授主持神经外科工作,四个病区开始运行。2018年第六党支部成立(出良钊教授任支部书记),科室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杨华、出良钊和向欣教授不负使命,抓住历史机遇,在2021年7月开诊的贵安医院寻找新机,规模扩至5个病区208张床位,医护人员131人。硬件设备有显微镜、内窥镜、DSA、导航、杂交平台、伽玛刀平台。从神经血管、神经肿瘤、颅底肿瘤、脊柱脊髓、神经内镜、功能神外、神经重症七个方向开展临床工作,年手术量3000台,目前是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教学工作坚持以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大批实用型高端人才。科研工作收获颇丰,项目经费1800万,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10项。主编和参编专著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3篇,专利69项。科技量值排名全国23位、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居西南第4位。


脑血管病治疗组专家:杨华、向欣、彭瀚、崔军拴、徐旭、严健、姜健楠、吴跃辉、严璋伟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介入治疗各种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动脉瘤、脑AVM、急性脑梗塞的血管开通、脑血管狭窄、硬脑膜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海绵窦瘘,并开展颅内高血供肿瘤的术前造影及栓塞。对于复杂动脉瘤、巨大动静脉畸形、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疑难疾病的诊治亦具有丰富的经验,临床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脑卒中防控基地示范医院,为国家卫健委指定神经外科进修与培训基地、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又利用复合手术室相继开展了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血管搭桥术,硬脊膜动静脉瘘烧闭术等。目前我科脑血管病组拥有四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十位博士,多位硕士,两位主任医师,两位副主任医师及多位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脑血管病手术每年可达到1800多台,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科研方面目前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拥有多个国自然基金项目、多个省级科研项目,每年发表数篇SCI和数篇国家核心、科技期刊。我科脑血管病亚专业组同时参与和完成了多项国家顶级卒中中心牵头的GCP临床研究项目。



_

中国融通上海四一一医院

刘建民教授团队

上海四一一医院前身是人民海军的第一家医院,2017年转隶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是军队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于2022年1月正式移交至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


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是按照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规划标准建设,以病人和疾病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型科室。科室现有高级职称专家3人,中级职称5人,现开放床位50张并设置NICU,配备有全球首台5G元宇宙五合一能谱超高端微创介入平台(西门子ARTIS icono biplane),可全面开展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断、介入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科室在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带领下,在各类脑血管病微创诊疗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



_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建民教授团队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是在院党委领导下,以病人为中心、疾病为导向的新型学科建设的代表,是海军军医大学研究型科室建设单位。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示范中心、培训中心及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培训基地、上海市神经介入质控中心及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硕士及博士授予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心为国家“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溶取栓技术推广(南区)办公室,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病联盟主席单位,荣获“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先进集体”、“上海市拥政爱民模范单位”、“上海市卫健委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


组织开展PARAT、DIRECT-MT、ENCHANTED-MT等大型国际多中心RCT研究,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国内外顶级医学期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数十项科技奖励。


科室现有医生48名,护士98名,医辅人员12名,目前开设三个病区,展开床位150余张,年门急诊量5万余人次,每年收治各类脑血管病患者6000余名,救治患者数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年手术病例数稳居上海首位。




直播路径


脑医汇旗下神介资讯直播技术支持

直播时间:

3月17日-19日 08:50-17:00


电脑端:登录网址

https://www.brainmed.com/meeting/detail?id=3398即可进入直播界面


微信端:可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观看

cacf1755-a646-431f-9de0-8f1e935b2ad3.png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直播界面

直播结束后可通过同链接观看录播


5月15-18日 上海

OCIN 2025开幕在即

敬请关注!


往期推荐


OCIN LIVE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项目-动脉瘤专题,3月17-19日,欢迎观看



OCIN专访丨方亦斌教授:神经介入应用革新和手术机器人发展前瞻



OCIN专访丨ESMINT前任主席Jens Fiehler教授:思辨,剖析神经介入创新突破下的趋势与挑战!



OCIN专访丨WLNC创始执委Saruhan Cekirge教授:简中藏深意、介入显神通,期待明年相聚上海!



OCIN专访丨Timo Krings教授:OCIN事业大步流星,脑血管畸形诊疗慎笃行



OCIN专访丨许奕教授:拥抱世界、拥抱未来!WLNC&OCIN 2025欢迎您!



OCIN 官方期刊 - 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 征稿启事



OCIN 2024丨“OCIN CASES”结果揭晓!刘建民教授谆谆教诲:有对题集,也要有错题集,从反思中提升自我



OCIN专访丨杨鹏飞教授:顶天立地行致远,初心如磐志弥坚



OCIN 2024圆满落幕:牵手WLNC,全球化脑血管交流平台再升级!2025年5月15-18日,上海再见!



多维度授课+讨论!CCI创新学院第九期第二站成功举办



OCIN 2024|创伤性脑血管病论坛:汇聚众智,探索颅脑创伤救治实践规范



OCIN 2024|凝聚“她”力量!OCIN LADY正式成立:汇集中华神介巾帼,打造介入女医师成长发展新平台!



OCIN 2024|未来已来!AI赋能医疗+血管介入机器人创新无限可能



【日程抢先看】OCIN 2024 | 10月27日详细日程一览



OCIN2024隆重开幕!东方学术之光,探索神介之路新动力!



重磅!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杨鹏飞教授在OCIN、WSC共同发布PROTECT-MT研究成果



OCIN 2024|《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正式创刊!海纳百川,传递神经介入新声音



OCIN 2024丨创新论坛:OPIC联合研发中心正式签约!群英汇聚敢为先,数智凌驭未来起,医工再发展!



OCIN 2024|临床研究论坛:攀科学循证之峰,“我见”亦学无止境



【日程抢先看】OCIN 2024 | 10月26日详细日程一览



OCIN专访丨刘建民教授:摘星揽月攀世界之巅,鱼翔浅底筑基层之本



OCIN 2024|影像论坛:AI赋能,探索神经介入“新质影像力”



【日程抢先看】OCIN 2024 | 10月25日详细日程一览



【倒计时1天】OCIN 2024|影像论坛:聚焦影像学前沿进展,探究技术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大会日程】10月24-27日,东方脑血管病大会2024暨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召开倒计时!



【倒计时1天】OCIN 2024以至高礼遇迎八方来客,错过等一年!



【倒计时2天】OCIN 2024|创新论坛:探究创新与医工转化之路,聚焦神经介入发展与新技术



OCIN 2024|手术演示专场:11家国内知名脑血管中心团队巡礼



OCIN 2024|OCIN Lady女医师论坛:展望女性神介医师成长之路,凝心聚力疗愈更多患者



OCIN 2024开幕在即丨刘建民教授: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碰撞神经介入新思潮



OCIN 2024 | 10月24-27日 第二轮会议通知



OCIN 2024 | 东方脑血管病大会即将开启:10月24-27日



OCIN 2023|圆满收官:与世界相交,起于东方而不止于东方



OCIN 2023 特别报道——刘建民教授专访



OCIN 2023|刘建民:如何让患者重返健康?这是我们始终的追求



OCIN 2023即将开幕丨东方脑血管病大会2023暨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专科分会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文章内容)












OCIN专区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脑医汇,回顾OCIN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kv 拷贝(1).jpg
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全新功能“AI问答”正式上线,您临床实践中的得力助手!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先体验!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