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1岁的张大爷患有房颤,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房颤最大的潜在危害之一,便是极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此前,张大爷已经历过两次心源性脑栓塞,分别发生于 2021 年11月15日右颈内动脉闭塞以及 2023 年 11 月15日左颈大脑中动脉闭塞。每次发病,他都能在第一时间联系主治医师,迅速前往医院,通过取栓治疗转危为安。此后,他一直依靠服用抗凝药来预防再次发作。
然而,在今年春节期间,张大爷觉得节日里吃药颇为麻烦,便擅自停服了两天药物。谁能料到,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竟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灾难 —— 大面积脑梗死。
2 月 2 日 10:55,张大爷突然昏迷、瘫痪,家人紧急拨打了上次取栓医师的急救电话,并通过微信传输病情。幸运的是,张大爷的儿子借助微信和 5G 数据传输,迅速联系上了之前为他治疗的主任医师傅新民主任。得益于这种高效的院前急救联系机制,11:39 分,120 救护车将张大爷快速送入了徐州市中心医院的绿色通道。
11:55,主治医师陈施吾带着患者紧急进行头颈联合 CTA。在医院影像科的协助下,迅速判断患者左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这直接导致患者昏迷,右侧肢体完全瘫痪。12:33,患者被紧急送往导管室。此时,患者心率急剧下降至 30 次 / 分,血压飙升至 180/110mmHg,昏迷程度不断加深,生命危在旦夕。在导管室值班护士及技士的全力协助下,果断处理心脏及血压问题,傅新民主任、宗海亮主任、陈施吾医生在局麻下迅速完成股动脉穿刺。经过约一小时的二次取栓,成功取出大量血栓,患者血管完全再通。
术中证实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左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供应左侧半个脑子的血液)

术后DSA示左侧颈内动脉及其重要分支左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通畅

取出的大量血栓长约3cm,为房颤脱落的血栓,很硬。专用取栓支架网住大量血栓。

术后,患者回到神经科二科病区。术后三小时,主刀主任查房时,患者已完全清醒,右侧肢体活动自如。家人感慨,这是给了张大爷第三次生命。追问病史得知,张大爷在大年初一和初二两天停服了抗凝药,同时春节期间饮食油腻,喝水较少。
医院的绿色通道严格按照国家脑防委的要求建设,从病人到达医院到进入手术室进行取栓手术,时间被严格控制在 90 分钟以内,越快越好。而张大爷更是在短短 60 分钟内就进入了导管室进行取栓微创手术。最终,手术取得圆满成功,张大爷术后当天完全恢复正常,又能自由活动了。
张大爷术后第三天
1.务必坚持遵医嘱服药:对于房颤患者而言,抗凝药是预防脑栓塞的关键防线。随意停药,哪怕仅仅只有两天,都可能引发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如果在服药过程中感觉药物效果不佳,也绝不能自行换药,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事实上,张大爷前两次发病也是由于不规则服用抗凝药所致。
2.绿色通道意义重大:从张大爷的经历不难看出,绿色通道极大地缩短了患者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同时,院前急救联系同样不容忽视。提前与医生取得联系,能够让医院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使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与普通的直接到达医院再走繁琐流程相比,这种方式速度更快、效果更佳。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能从张大爷的经历中汲取教训,高度重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珍惜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