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正文

优化卒中中心绿道流程,提升病人取栓治疗效率及预后

时间:2024-05-14作者:民生来源:本站阅读量:1 次


引言:

近年来,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在某医院的卒中中心绿道流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取栓治疗时间的延误以及患者预后的不良。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流程效率和患者治疗质量。

 

问题分析:

目前该医院在处理卒中患者时存在以下问题:

1. 先做头颅CT,考虑脑梗行溶栓治疗。头颅CT虽然是重要的筛查工具,但在溶栓治疗方案确定之前进行该检查会需要一定时间;

2. 随后再做CTA检查评估有无大血管闭塞。这一过程同样需要耗费时间;

3. 神经介入取栓需要等待多个会诊步骤和谈话知情同意,并且需要将患者从一个楼移动到另一个楼进行手术。

 

改进措施:

为了优化该医院卒中中心的工作流程并最大限度减少时间延误,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案:

1. 优化急诊内科与神经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在急诊内科快速初步评估完成后立即联系神经科专家进行会诊,并尽早制定合适的溶栓方案。

2. 采用脑血管成像技术快速筛查:将头颅CTCTA检查相结合进行一站式CTCTA检查,将二次检查的时间合并成一次检查时间,在不排除大血管闭塞可能性前先行做CTA筛查;

3. 提前准备神经介入手术所需材料:在确定取栓为最佳选择后,立即启动手术准备过程,并确保导管室随时待命。

4. 高效转运机制:建立规范化转运流程,在急诊内科完成初步评估与决策后,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转运至影像楼进行检查和导管室进行手术。

5. 强调团队合作与培训:加强不同科室之间团队间配合与沟通,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

 

结论:

通过优化某医院卒中中心现有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间沟通、缩小时间延误窗口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取栓治疗效率并改善预后结果。同时应注重团队培训和意识提高,使整个医护团队达到更高水平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这些改进举措不仅可以缩小抵达门到针时间(DTN,也能够帮助更多的卒中患者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治;同时也能够为其他类似情况下相关临床体验设计带来启示, 进而促使整个医务系统更加完善、便捷且高质量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